联系我们| 校长信箱| 合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管理 │ 文章中心 │ 招生就业 │ 教学管理 │ 图片中心  │ 德育工作 │ 学生管理 │ 党团活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2012-01-03 |      【打印】【关闭窗口】

 

 

为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安徽省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皖教职成〔201110号),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中职教育改革创新重点联系专业。为了全面推进该专业改革,按照皖教秘职成〔20117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根本、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适应企业及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企业满意率和就业稳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按照“创特色专业、办精品学校”的专业改革思路,结合正在进行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经济建设、兴皖富民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构建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试点专业项目建设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深度融合。探索出既掌握通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又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打造优质精品特色课程。在《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合肥京东方、海尔电子等长期合作的企业,打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逐步完善专业内涵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改革,以行业为主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开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适合行业需求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完善学校模拟生产线,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培养掌握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企业、销售和维护服务部门,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和售后服务工作。

具体指标为:

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合格率为9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满意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就业待遇优势明显。

(二)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岗位需求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型、任务型构建教学单元包,通过电子小产品制作,采用边做边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学做一体化、学工交替化的立体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融合本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做好《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开发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12本、并编制与之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等,完成教学实习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等体系架构。

(三)专业发展目标

利用中科院的科研优势,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聘请职业教育专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高级技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专业改造、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职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学生实训、实习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平台;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与环境,形成能适应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突出体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训环节,达到示范与辐射作用,建成省级一流、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保证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具体如下:

1、添置专业实训新设备,满足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2、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线,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了解、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

3、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三、 试点范围

2011年秋季开始,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班级中进行试点,重点选择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电子产品维修三大主干课程进行改革试点;2012年,学校其他专业选择12门主干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201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

四、工作措施

(一)统一认识

把专业结构调整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动全校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党政班子定期召开会议专题专项研究,确定领导分工,拟定、修改和落实专业建设规划、资金投入、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保持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机构

成立以企业代表与学校教务科、督导室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使培养方案更具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通过多种级别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和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暑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建构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设精品课程

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进行增减,使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紧密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针对当前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的现状,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教学减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懂,愿意学。把主干课程打造成即能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精品课程。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

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时将实验和小电子产品制作与专业理论课融合在一起,对学生在实验和产品制作中操作情况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工作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一点一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企业和研究所的专家和高级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科学岛内科研机构多、仪器设备新、人才资源丰富的条件,组织师生到研究所参观学习,开拓眼界,多种途径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引企入校,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安排电子教研组教师分批到校电子产品生产线参加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校外,利用近几年合肥市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的大好形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

五、实施步骤

(一)20119-201112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细化具体目标、明确责任义务。

2、拟定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

3、选定校内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合作企业。

(二)2012年元月-201212月,项目组织实施阶段。

1、完成《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级立项。

2、按企业订单要求组织电子产品的生产。

3、制定新的三年制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评价方法。

(三)2013年元月-201312月,项目总结推广阶段。

1、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按企业生产的规范要求完善校内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建设,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的企业的生产氛围。

3、在学校其他专业推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成功做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

(四)2014年元月-201412月,项目反馈和提高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项目工作;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教务科长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督导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成立专门委员会对项目实施给予指导。

(二)制度建设

实行项目责任制及任务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保证项目计划稳步实施。

(三)经费保障

按照中央预算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每年从公用经费中划出2万元用于项目的调研、课题研究。切实履行程序,确保专款专用。

(四)完善项目

主动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听取企业、主管部门、兄弟学校、行业协会的不同意见,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项目,达到扩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
发表评论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008 联系我们:0551-65592426 招生热线:0551-65592425
地址:安徽合肥蜀山区蜀山湖350号 邮编:230031 Email: kjxx@hf.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