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校长信箱| 合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管理 │ 文章中心 │ 招生就业 │ 教学管理 │ 图片中心  │ 德育工作 │ 学生管理 │ 党团活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
2017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01-05 |      【打印】【关闭窗口】

 

 

 

 

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技术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

 

 

 

 

 

 

 

 

 

 

 

 

 

 

 

 

201711


 

1.学校情况........................................................................                 .................................... 1

1.1学校概况...........................................................................                 ................................ 1

1.2 学生情况............................... ...........................................                 ............................... 1

1.3 教师队伍...........................................................................                 ............................... 1

1.4设施设备.............................................................................                 .............................. 1

2.学生发展................................. .............................................                 ............................. 2

2.1学生素质。........................................      ..............................                 ............................. 2

2.2 在校体验.........................................................    .................                 ............................ 2

2.3 资助情况.......................................................................                         ........................... 2

2.4 就业质量...............................................................................                 ..........       .......... 3

2.5 职业发展...............................................................................                 ........................... 3

3.质量保障措施.............................................................................                 ...................... .... 3

3.1专业动态调整.........................................................................                 .............................. 3

3.2 教育教学改革........................................................................                 .......        ............... 3

3.3 教师培养培训........................................................................                 ............         ......... 3

3.4 规范管理情况............................................................................                 ...............        ... 4

3.5 德育工作情况............................................................................                 .........        ......... 4

3.6 党建工作情况..........................................................................                 .......................... 5

4.校企合作...................................................................................                 ......................... 5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 ............... 5

4.2 学生实习情况...........................................................................                 ......................... 5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 6

5.社会贡献......................................................................................                 ...................... 6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 6

5.2 社会服务.......................................................................................                 ................... 6

5.3 对口支援....................................................................................                   .................... 6

6.举办者履责......................................................................................                 .................... 6

6.1经费........................................... ...............................................                 .................... 6

6.2 政策措施.......................................................................................                 ................... 6

7.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 6

 


 

中科院合肥科技学校2017年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技术学校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公办普通中专学校,1985年筹办,19884月经中科院(1988)科发计字0460号文正式批准建校。学校位于合肥西郊科学岛,20061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学校,20083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根据学校举办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对科学岛的整体布局,科技学校与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进行办学,资源共享,两个学校的党政工青部门负责人及管理团队都是同一套班子,两校占地总面积约310亩,十二年一贯制的学生和中职生共计约1800人,生均占地面积约115平米,学校总建筑面积31000平米,生均17平米,教学设备仪器价值约1000万元,生均0,56万元,房屋等不动产的产权属举办者——合肥研究院所有;教职工150人。科技学校作为学校的中专部,负责其中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独立核算,由研究院财务资产处直接管理。

1.2 学生情况

2017年科技学校招生295人,比2016年增加208人;在校生487人,其中五年制高职84人,在校生比2016年增加95人;毕业学生152人,比2016年减少65人;在校学生流失率约为10%。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360人次,比2016年减少50人次。

1.3 教师队伍

学校承担科技学校学生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35人,生师比1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6人,占比17%。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29人,占比83%,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人,占比6%,副高级职称教师11人,占比31%。与上年相比,教师变动较大,专任教师减少2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减少27%,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提高7%,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不变。

兼职教师共计14人,其中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10人,4人具有高级工资格;兼职教师都是临时代课性质

1.4设施设备

实验实习仪器设备价值385万元,生均0.79万元,学校实训室可提供钳工、车工、家用电器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等工钟的实训实习,总工位数达120余个,按科技学校2017年秋季在校生487人计算,生均工位数0.25。纸质图书14200余册,生均29册。2017年,因学校办学定位开始进行调整,实验实训室的工位数减少了60个,一些仪器设备按报废做了处理,而在校生人数比2016年增加了95人,设备价值比上年净减少了300万元,所以生均实验实习仪器设备价值比上年减少了0.96万元,生均工位数减少了0.21,生均纸质图书减少了7册。

因合肥研究院建有公共数字资源系统,管理由研究院网络中心负责,岛内职工只要向网络中心申请,通过审核后就可申请到用户,不涉密的资料可以在岛内的网络系统中个人工作电脑直接下载,学校未在数字资源方面另外单独建设。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本着“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从学生入学开始,从养成教育入手,利用班会课、板报、网站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公民。2016——2017学年没有一名学生受到公安部门的处理,违反校规的学生不到7%

在文化基础课方面,如果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核,合格率不到50%。为此,我校在按照规划大纲要求组织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的现实,适当精简了一些内容,降低文化课的难度。我校自1996年起就要求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并获得合格,80%学生通过了中级工考试,通过初级工考试的约10%2016学年度217人参加考试,176人通过了中级工考试,17人通过初级工考试。2017年,毕业生152人,在校学生流失率10%,毕业率90%。与上年相比,技能技术合格率、毕业率基本持平。

学校每年910月份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评,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学年度,278人参加体测,合格247人,体质达标率为88.85%

2.2 在校体验

由于这几年招收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烦,对将来毕业从事什么职业是茫然的,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学习的满意度一般不高;对社团活动和校园安全的满意度较高。这项工作学校没有做具体的问卷调查进行测评。

2.3 资助情况

2016年秋季起,我校对所有全日制学生免收学费,一、二年级的部分学生按照政策要求享受国家助学金,对于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也通过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

2.4 就业质量

因我校是工科学校,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几年就业市场需求量很大,学生毕业只要有就业愿望的都能找到就业单位,90%的学生在合肥市就业,初次就业起薪一般都在3000元(不含加班补贴等)以上。2017年通过参加安徽省分类招生考试和“3+2”转段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比例约为36%,比上年增加了6%

2.5 职业发展

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创新创业不强。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工种的实验实训,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市场要求努力在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上下功夫,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可教”来组织教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体系上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以“能力本位”设置课程内容,文化课以素质教育为轴心,专业课以能力训练为轴心。(2)提倡“一专多能”,打破传统的中专教育模式,将几门课程综合在一起组织教学。(3)结合学分制的推行,将每门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和考核,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3.2 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开始的公共基础课有: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基础。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教材主要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教室内的上课形式基本上是采用课件演示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计算机机房通过互联网学习。

这两年,针对农村生源的比例下降,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目标是升入高校学习的情况,我校在课程建设上开始向以升学为目标进行调整,公共基础课按照分类高考大纲组织教学

3.3 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培训主要是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网络教育和校本培训。承担文化基础课的教师参与了学校高中部老师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专业课老师在暑假期间到合肥研究院所属的科研所办企业进行专业培训。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作为中国科学院系统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秉着“至新、至精、至真、至坚”的科学岛精神,一直将质量建设作为学校的基本工作要点,创新思维,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针对目前生源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学生入学时大多文化基础较差,上课时心静不下来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上对课程体系不断进行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以技能训练为抓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按照有针对性、实用性、阶段性、系统性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成若干个模块,打破原有的课程的限制,按照专业能力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将专业基础课、工艺课等几门课程与产品小制作结合在一起,边学习,边制作,结合一个产品,讲述相关的知识,最后结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将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管理、晚自习秩序维护、各类文体活动的组织以及各种考核评分均由学生会各部门自主管理,学生会每天早上检查各班的早操的出操情况、各宿舍卫生状况,检查的结果每天公布,每周将各种检查的数据汇总后在校园网上公布,对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和学管人员及时处理。

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教学管理由分管副校长负责,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教务处由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和三名专职教务员组成。学生管理也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组成学校学生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汇报情况,交流工作;在暑假期间集中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作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下属的二级机构,学校财务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财务资产处直接管理,财务制度按照中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执行;科学岛内的后勤、安全、交通实行的是大后勤管理,学校水、电、医疗、交通等服务统一由合肥研究院所属相关部门负责,校园安全及消防由研究院安全保卫办负责。学校在教学、学生、后勤等方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先后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条例、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实施条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食堂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等等。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注意对师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体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在执行过程中,适时进行的调整、修改和完善。

3.5 德育工作情况

本着“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我校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入手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学校建立由德育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组成的管理网,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分成十个单项考核内容,开展创“十佳”活动,要求学生每天从起床开始,学生会坚持每天对各班的出操情况、宿舍卫生、晚自习纪律等进行检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按月进行一次评价,德育处每月对各班级检查的情况予以公布;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对出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也及时地指出。

我校德育课开设有: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分四个学期进行。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举办校园文化节、篮球、排球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元旦越野跑活动;另外学校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成立书法、文学、棋类、环保、舞蹈等社团,提供场地和器材,使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6 党建情况

校党支部按照合肥研究院党委的统一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支部围绕四个专题,组织集中学习。一是学党章,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学党规,严守政治纪律;三是学系列讲话,结合教师岗位实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关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四有”要求,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关论述。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是学宗旨,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做知行合一、“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校党支部以“三会一课”(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的形式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先后为教师配发《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等书目。读书学习活动使老师们从著名教育家的名篇经典、优秀教师成功的做法和体会汲取了精神营养,滋润了教育灵魂,丰富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启迪教育思想大有裨益。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讲看齐崇师德,做“四有”好老师的师德征文活动,支部还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研究院党委组织的“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主题演讲比赛。丰富了“立德育人”的价值体验。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这几年,由于学生数量逐年下降,企业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主要就在接受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方面,效果一般。

4.2 学生实习情况

我校学生实习主要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形式基本上就是定岗实习。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因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学校只是参加了我校“3+2”对口高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牵头组织的安徽财贸职教集团。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作为普通中专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是在校学生,毕业时80%的学生获得了中级工等级证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用人单位满意度在85%以上。

5.2 社会服务

由于学校距市区较远,又位于合肥市水源保护地的中心地带,对外培训只能利用学校自身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派遣老师到企业进行短期授课,开展对参加国家技能等级考试的员工进行考前辅导,每年培训人次在两三百人次。

5.3 对口支援

目前没有参与东西部对口帮扶、校际帮扶、对口扶贫等项目。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由于我校是中央驻皖单位下属的非独立法人二级机构,有事业编制人员基本工资有举办者保证,其他办学经费主要是财政下拨的中职生免学费补助资金,这两年每年约100余万元。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对中等职业教育没有拨款项目,也没落实生均拨款。

6.2 政策措施

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编制受科学院的性质和体制的限制,多数教师没有事业编制,由学校自主从社会上招聘,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7.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这几年,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由各县政府举办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加上各地的政策因素,县级中职学校生源逐步上升;城市子弟大多数希望将来能考入高校深造。我校没有行业背景的支撑,生源大幅减少,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我校根据科学岛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这两年在办学方向上进行了调整,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普职融合中进行探索,将教学重点放在以升学上,一方面扩大生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选途径。
<<>>
发表评论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1008 联系我们:0551-65592426 招生热线:0551-65592425
地址:安徽合肥蜀山区蜀山湖350号 邮编:230031 Email: kjxx@hf.cas.cn